王童導演謝神 46 - s.jpg  

《10+10》20導演同台競技 激發豐沛能量

文/張士達
 

透過多名導演聯合創作組成的短片合輯,近年在國際影壇蔚然成風,不論是為國際影展周年紀念或是為行銷城市,都可吸引知名導演熱情投入挑戰短片形式。由金馬影展發起的《10+10》,則召集了老中青三代共20位台灣導演同台競技,在成功扮演影展開幕片重任之後,更將挑戰院線上映,讓影迷以短短一百分鐘見證台灣電影最豐沛的創作能量,也見證了自台灣新電影以來另一波令人興奮的新契機。

 無票房壓力 看見另一面

 久違的王童與吳念真導演,分別透過《謝神》和《有家小店叫永久》,以他們最熟悉的草根庶民文化,為這20段短片揭開序幕。鄭文堂的《老人與我》以一個失蹤老人回憶與感謝的心聲,讓一張充滿風霜刻痕的臉龐,道出遠遠超越五分鐘的人生故事。年度鋒頭最健的魏德聖導演,則在《登場》中側記《賽德克.巴萊》主角林慶台準備踏出長期沉潛面對世人的心理準備,為改寫台灣影史的這部大片記錄下另一頁不為人知的心情。

 在不需背負票房壓力與宣傳重任之下,5分鐘的短片給了這些導演們難得的機會,去嘗試他們在獨自拍攝長片時難以實現的方向,這也成為這20部短片如此新鮮生猛而令人興奮的重要原因。朱延平自我顛覆他在觀眾心中與市場上根深蒂固的喜劇定位,以《無國籍公民》延續對他個人最重要的代表作品《異域》,對當年的緬甸孤軍遺族如今在台依然苦無身分定位提出憤怒的質疑。張艾嘉則在《諸神的黃昏》中思索罪與罰、道德與評斷、懺悔與救贖,這是港台商業製片體系之下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出頭的題材,卻因只能有短短5分鐘而找到了她的聲音。

 短短五分鐘 題材大不同

 一般導演多會因拍短片而轉向短小輕薄,張作驥卻反其道而行,竟以《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》,挑戰台灣長久以來早已無人敢拍的高難度戰爭片,透過追溯古寧頭戰役的歷史切片,重現他父親當年生命中與台灣歷史中重要的一段記憶。王小棣的《釋放》與沈可尚的《到站停車》分別以寓言暗喻了台灣獨特而微妙的位置。向來有人逼才要拍片的陳玉勳,也終於因這個案子而在他產量過少的導演生涯中多生出一部《海馬洗頭》,讓人在看不過癮之餘更期待他睽違14年的完整長片問世。

 在前輩導演的領軍之下,中生代導演們逐漸呈現備受觀察期待的接班態勢。鍾孟宏的《回音》與楊雅(吉吉)的《唱歌男孩》,不約而同以不同方式探索校園暴力、復仇、體罰與青春叛逆。戴立忍的《Key》與蕭雅全的《有一好沒兩好》探索的則是演員空間,透過桂綸鎂與林辰唏這位個性獨具的台灣女演員,從她們的個人特質中開發出全新面貌。

 新生代導演 爆發力旺盛

 要與前輩同台競技,新生代導演們似乎都被激發出旺盛爆發力。鄭有傑以精準的劇本與結構,在《潛規則》中交出完美極短篇,對台灣電影與大陸市場微妙關係的犀利切入令人拍案叫絕。年紀輕輕卻愛浸淫老歌的侯季然,在《小夜曲》中進一步確立了他感性細膩的創作風格,剛好與前輩陳國富的《初登場》相互呼應,以流行歌曲的軌跡來印證台灣獨有的成長記憶。陳駿霖則在《256巷14號5樓之1》中呈現台北巷弄空間與都會人情的氛圍。在同輩各出奇招之下,何蔚庭的《100》卻毫無炫技壓力,氣定神閒地以最極簡的題材,拍出一個百歲人瑞健步如飛與反璞歸真的生命狀態。

 純粹於創作 精采100分鐘

 在剪接師廖慶松的串連銜接之下,身為大家長的侯孝賢以《黃金之弦》畫下渾然天成的完美句點。梅芳飾演的母親將代代家傳的手尾金飾傳給女兒舒淇,象徵著一種隨時光流轉而不縮水褪色的絕對價值,也為這20部短片相較於商業體系作品的純粹特質做了最貼切的註解。

 由金馬影展發起的這組聯合創作,雖因避免解讀爭議而巧妙地以《10+10》迴避了百年的名稱,卻在處處氾濫以文創為名的好大喜功中形成了最鮮明的對照,絲毫不需歌功頌德擦脂抹粉,卻突顯了台灣這個島嶼上另一種更加珍貴的文化財富:創作的旺盛活力與自由空間。台灣的創作人才可以不因篇幅或是資金的限制,以無拘無束的自由奔放,共同創作出放到國際影壇都毫不遜色的作品,這才是台灣文化最應讓人疼惜的珍貴資產。

 

原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

http://showbiz.chinatimes.com/showbiz/110511/112011121900479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nPlusT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